永宁长歌(泠天寒羽)

aka春明梦馀(B站、贴吧)
祯吹符厨名柯粉以及其他一堆坑,无论哪个坑都是杂食党,最近忙于整理犯泽漫画动画相关(在弄了在弄了)
随缘更新,更多迪士尼鸭家族相关指路大眼泠天寒羽

关于王冕的二三事
1.又是钱报上转载的
2.难得粉一下王冕
3.文中有几个彩蛋,其中有一个就略微与本命有关了~
——————以下正文—————

一、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,这句最近很热的诗,藏在王冕的《墨梅图》里

        这几日,当大部分人在朋友圈转发王冕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这句诗时,喜好绘画的圈子里却“傲娇”地流传起一张画——王冕的《墨梅图》。

  画上,是王冕亲手写下的《墨梅》诗。这张《墨梅图》就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
  王冕是一位画梅高手,而不是吴敬梓在《儒林外史》中说的那样,擅画荷花。那么,王冕的梅有何独到之处,隐于梅花之后的诸暨人王冕又是怎样人?

  我们从《元画全集》收录的王冕七件存世之“梅”说起。

       关于王冕的墨梅,我们还能多知道一点——在诗名之外,画史中的王冕,亦是一位代表人物,尤以擅画墨梅著称。明朝画梅高手姚浙说“王家元章传墨法,雪月风烟种种奇”。明末清初的张岱当年搜集绍兴府旧属八县名人家传遗像,后来刊刻了一部书,关于王冕,他的说法很有代表性:诸暨人,隐居九里山,种梅千树,还把自己的住处题为“梅花树屋”。

  王冕的画都有一个特点:“凡画必题诗其上”。所以,今天我们能读到他许多梅花诗。他曾说:“写梅作诗,其来一也。名之虽异,意趣实同。”无论是“墨梅图”或是“梅花诗”,勾勒的其实都是一个文人的理想世界。

  如今,全世界还留下多少件王冕的画?恐怕很难有人答得上来。

 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之《元画全集》里,藏着大部分答案。

  作为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元代绘画编纂集成,《元画全集》共收录海内外600多件元代作品,涉及全球近百家博物馆、美术馆等收藏单位,其中,海外作品270余件。加之前所未有的高清图像采集与印刷技术,使我们得以欣赏到最全最精的元代画作。《元画全集》收录的王冕作品共有七件,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、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、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。七件的主题,无一例外,都是梅。

  循着《元画全集》,这一次,我们说说王冕的梅。

·这张《墨梅图》着实不好找

 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张王冕《墨梅图》,是一件集诗、书、画三绝于一体的神妙之作。

  假如对作品没有一定了解,你很难找到它准确的出处。

  原来,它藏在一件手卷里,全名叫:元赵雍等《元五家合绘》卷。

  翻开《元画全集》第一卷第三册,第一件便是这件手卷。

  从右至左,王冕《墨梅图》列于赵雍《松溪钓艇图》之后——赵雍为赵孟頫之子;其后为朱德润《松溪放艇图》、张观《疏林茅屋图》和方从义的《林屋幽居图》。五件作品是在后人手中合为一卷的。

  《元画全集》中除了作品原大图像外,还放大至130%的高清图像,呈现了《墨梅图》,你可以很细致地观察每一个细部。

  这是一幅纸本水墨画,约一本常见的期刊大小,纵31.6厘米,横51.0厘米。

  题画诗见于画幅左上角偏中:“吾家洗研池头树,个个华开澹墨痕。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流清气满乾坤。王冕元章为良佐作。”

  元章,即王冕的字。此外,你一定也注意到,画中的题诗与如今流传的略有区别,比如“流”与“留”,这是因为后世在整理刊印时,将 “流”字作“留”字,后来,“留”字的版本就流传得更广了。

  紧跟着落款的是“王元章”和“文王子孙”两枚白文方印,左右两下角还分别有“会稽佳山水”和“方外司马”两方白文方印。这些都是王冕的印章,特别自然朴拙。在很多记载中说,王冕是自篆自刻的开创者,在他之前,一般先由专业人员写好印稿,再交给专业工匠刻制,但工匠因为缺乏文化素养,常会缺乏笔墨意趣,而当时印章材质多为质地较坚硬的金属与玉石,一般文人又刻不了。而王冕用了一种名为“花药石”的石材,从此,文人开始在篆刻中融入了更多精微的金石意韵。

·王冕一笔两顿的画法最独特

  王冕在《梅谱》中说过:“古人从画为无声诗,诗乃有声画,是以画之得意犹诗之得句,有喜乐忧愁而得之者,有感慨愤怒而得之者,此皆一时之兴耳。”

  读完诗,再来看画,之所以将《墨梅图》的画面欣赏留待最后,这是因为,王冕的墨梅在中国画梅的历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,了解历史,才会更懂得他的好。

  整幅作品墨色清雅,神韵秀逸。画中绘水墨梅花一枝,枝干秀挺,花朵疏朗。以淡墨晕染花瓣,浓墨勾点花蕊。

  这墨梅究竟特别在哪儿?那就要提到另外一位在画面中留下题跋的重要人物——乾隆。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乾隆乱题跋,却不得不承认他对绘画的心得。乾隆极爱梅花,他在题跋中的第一句话便直指王冕的技法:钩圈略异杨家法, 春满冰心雪压腰。何碍磅人呼作杏, 问他杏得尔清标?

  “杨”,指的是以擅画墨梅而声名远播的画家扬无咎,藏于故宫博物院的《四梅图》卷是其代表作。乾隆的意思是说,王冕画梅的技法和扬无咎不同。

  梅花入画在中国起源很早,而用水墨画梅花,北宋中叶的禅僧仲仁大概是最早的,之后影响最大的便是南宋扬无咎。到了元代,画梅名家辈出,王冕继承扬无咎的画法,加以发展,对后世也产生巨大影响。所以,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先生将王冕称之为扬无咎水墨画派的“嫡系”。

  画面上,还有几枚印章,来自清代重要收藏家梁清标、安岐与乾隆、溥仪等,透露这件《墨梅图》的流转历史:700年里,他被这些大收藏家所挚爱,也进入了清宫内廷,收录进重要的书画著录《石渠宝笈续编》《庚子销夏记》之中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二、 循着《元画全集》,来说说王冕的梅

  除了故宫博物院藏《墨梅图》,《元画全集》中还收录了王冕的六件作品。

  分别为:上海博物馆《梅花图》、《墨梅图》、《墨梅图》(第二卷第二册),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《墨梅图》(第五卷第三册),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《月下梅花图》(第五卷第二册)和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的《墨梅图》。

  你一定发现了,其中有五件都叫“墨梅图”,这是因为中国绘画普遍基于题材而命名,但这的确是五件不同的作品。

  在此,不得不提的是《元画全集》对元代绘画的收录之精之全。记得有一次,或许是想了解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所收作品究竟有没有那么全,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人“考了考”总主编:“大系”有没有收录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的藏品?

  若不是对艺术收藏有深入了解,恐怕不太了解这一收藏机构。三之丸尚藏馆是日本皇室的收藏与展示机构,位于东京皇宫东御苑内,珍藏了许多国宝级文物。

  这当然难不倒“大系”总主编,因为《元画全集》中总共收入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品四件,其中就包括一件王冕的《墨梅图》。

  普通人当然很难有条件去全球亲见每一件作品,细阅高度逼近原作的《元画全集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。细细品味这些作品,不仅能领略到王冕笔下墨梅与前人的不同,还能看到,在约七百年的历史中,其笔下墨梅曾被多少书画名家和重要收藏家所宝爱。比如,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《墨梅图》(第五卷第三册)中,可以清晰辨认出“王氏季迁珍藏之印”,王季迁正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中国书画收藏家之一。此外,还有安岐、梁清标、乾隆、庞莱臣……这些名迹杰作正是在辗转流转中,进入到海内外博物馆的收藏体系,成为全球中国书画的重要珍藏。

  《元画全集》中收录的王冕作品,最多的来自上海博物馆。

  如果你去过2002年上博的“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”,一定对展出的那件王冕《墨梅图》立轴印象深刻。

  这是王冕的经意之作,从这件作品中,可以看到王冕笔下的墨梅与前人的不同之处。

  清人朱方蔼《画梅题记·题画》中说:“宋人画梅,大都疎枝浅蕊。至元煑石山农始易以繁花,千丛万簇,倍觉风神绰约,珠胎隐现,为此花别开生面。”

  宋代扬无咎时期的墨梅,多为疏枝浅蕊,构图空旷。而王冕的墨梅以繁花密枝的新形式出现。这件作品还以写意笔法画枝干,发枝善用中锋,挺拔坚韧。

  将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此前出版的《宋画全集》中的扬无咎《四梅图》卷(第一卷第三册,故宫博物院藏),与这件《墨梅图》高清细节细细比较,会发现在圈花法上,王冕发挥扬无咎的技法,改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二顿挫,称为“白花头”画法,花须、花英随意点簇,更为简洁明快,洒脱清逸。

  看得出来,王冕本人也尤其珍爱这件作品,在画中留下了自题诗五首,几乎将画作留白全部填满。这些题画诗直抒性灵,如“明洁众所忌,难与群芳时。贞贞岁寒心,惟有天地知。”画品、诗品、人品融为一体。

  从落款“乙未年春正月朔写于草堂”来看,这件作品作于元至正十五年(1355),应为王冕晚年之作。

  这件作品的另一特殊之处,是诗塘及裱边密密麻麻地留下了明祝允明(祝枝山)、陆深、谢承举、文徵明、薛章宪、王宠、徐霖、王韦、唐寅、陈沂等名家的诗题。当然,它昔日的收藏者也非常重要——从“庞莱臣珍赏印”、“虚斋至精之品”、“虚斋审定”、“庞莱臣珎藏宋元真迹”可见,它曾是大收藏家庞元济庞大收藏体系中的珍爱之作。

  上博藏另一件王冕《墨梅图》轴,墨梅老干新枝,昂扬向上,具有独立不羁的气格。枝条用浓墨勾画,笔致挺劲坚韧,长枝势如弯弓秋月,干枝交叉,分枝多作平行伸展,颇有装饰意趣。花朵的分布长枝处疏,短枝处密,显得清新烂漫。图中自题七言诗一首。

  这件作品留下的文人印记也令人咋舌,诗塘有清潘正炜、伊秉绶、吴荣光等诗题,裱边有清潘正炜、张维屏、何瑗玉、冯誊骥、朱为弼、刘彬华、宋葆淳、杨怿曾、陈嵩庆、魏成宪、何凌汉、翁方纲、汪守和、曾燠、陈希祖等题跋。

  上博藏的王冕《梅花图》亦是一件杰作。《元画全集》第二卷第二册中用23页来完整细节地呈现这件作品。画面中,梅花一枝横斜而出,枝条简疏,枝节交叉处吐蕊开放,表现不经栽接之山间野梅荒率清绝的韵致。笔墨精练藴藉,主干以淡墨挥洒,中锋勾撇,数尺长枝,行枝接续,如弯弓秋月,一气呵成。短枝撇擢如箭戟,浓墨点苔,苍古老拙。梅花以圈花法,笔意清劲洒脱,颇得扬无咎笔法。

  王冕在这件作品中留下了一条长跋,叙述元至正六年(1346)与友人郑文中、天台僧隐云游历浙江金华龙寿觉慈寺,受到贞叟师设茗款待,特写墨梅以赠的经过,并赋诗以记。题后钤有“元章”白文方印。和故宫藏《墨梅图》一样,这件作品也深受爱梅的乾隆喜欢,留下他的题诗。

  这件作品在明崇祯年间由柴翁收藏,后又与元赵奕所书《梅花五十咏》及后人题跋合装成一卷,与故宫《墨梅图》一样,也曾经清梁清标、乾隆内府收藏,著录于《石渠宝笈初编》。画上留下了众多名家题跋,其中包括文徵明、祝允明、吴昌硕等人。

  王冕在《梅先生传》中云:“为人修洁洒落,秀外莹中,玉立风尘表,飘飘然,真神仙中人。”王冕的绘画对此后的画家产生了至深影响, 特别是通过陈淳、徐渭等人的丰富和发展, 逐渐出现了大写意和没骨花卉并繁荣的花鸟画格局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三、《儒林外史》里写的是不是真实的王冕?这个诸暨人,留下不少迷局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说起王冕这个人,很多人脑海浮现的是一个“画荷放牛少年”的形象。因为,在一些语文教材与课外选读中,曾有这样的章节。

  这样的王冕,其实出自清朝人吴敬梓所著的《儒林外史》。

  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,题为“说楔子敷陈大义,借名流隐括全文”,写的全是王冕——

  这个王冕出身贫寒,以为秦姓人家放牛为生,空闲读书作画,凭天赋与勤奋,很快大有名望。当地权贵登门,王冕常常避而不见。元朝末年,朱元璋曾拜访王冕,求治国方略,王冕提出以“仁义服人”之说,还下厨烙了一斤面饼,炒了一盘韭菜来招待朱元璋。后来朱元璋定天下,派官员持诏书再到王冕家门时,王冕已经久不知去向。据称是隐居在会稽山中。

  《儒林外史》是一本小说,吴敬梓一个“借”字,已经清楚点明,他只是为了树立心目中“儒”该有的标准,而不是揭秘王冕的“庐山真貌”。

  那么王冕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

·韩性与赵孟頫都很看重他

  王冕是浙江诸暨人。不管是《儒林外史》、宋濂的《王冕传》,还是清雍正年间的《浙江通志》以及其他古籍,都有类似记载。

  从《儒林外史》里看,王冕是替别人放牛,自学成才。

  而对照《王冕传》,可以发现,他是为自家放牛,可见家庭绝非吴敬梓描述得那般贫穷。史料记载,王冕为王猛后裔, 原居关中,八世祖来诸暨任军职,死后归葬当地, 子孙遂为诸暨人。到王冕父亲这一代,王家成为农家。

  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鲍廷博校本《竹斋诗集三卷续集一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》中,收录王冕友人张辰的《王先生小传》,开篇说到王冕先祖原是江左显裔,后来家道凋落。因此,父亲认为王冕读书是“不务农家正业”,才有让他放牛一说。

  无论对于时人还是后来人,少年王冕都属于“神童”级别,也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
  王冕的老师是当时名儒韩性,他听说王冕天赋非同一般,就去收为弟子。王冕对老师很尊重,韩性去世后,同门像对待韩性一样对待王冕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,也是对王冕的学问与为人的认可。

  另一位对王冕颇有影响的人是赵孟頫。赵、王世家通好。元大德八年(1304),赵孟頫在浙江等处儒学提举任上,王冕去湖南邵阳办事,路过杭州时,特地拜访了赵孟頫。赵孟頫为王冕作的《兰蕙图》题记:“王元章吾通家子也,将之邵阳,作此兰蕙图以赠其行。”这即宣示了两家的关系,也有做人的道理与艺术的教诲。

·在九里山中欲“隐”弥彰

  王冕读了一肚子书,当然希望通过考试来显亲扬名,但是在他约写于元延祐三年(1316)的《自感》诗中可见,王冕此时已经30岁了:“蹭蹬三十秋, 靡靡如蠢鱼”。学者考证,这首诗可能是王冕考试失败之后的作品。

  虽然科举考试的路子没有走通,但王冕济世安民的愿望一直没有放弃。

  60岁左右,王冕沿运河北上,到了大都, 住在台州友人泰不花家中,后又绕道长安去寻访远祖王猛的遗迹。北地风光给了王冕别样的观感,但是也看到了诸多时弊,他在诸多诗作中留下了见闻与感想,后来怀着“磊落同谁语,孤高与世违”的心情回到家乡。

  在葛焕标与陈侃章先生的署名文章《王冕隐居地九里山之所见》里可以读到,元至正十四年(1354),王冕带上一家老小,隐居九里山。

  九里山在哪里,也有很多说法,但《王冕隐居地九里山之所见》考据认为“在诸暨县境内”,文章还认为:就王冕所存诗作、绘画成就看,归隐九里山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,他传世的许多诗和画都作于此。但在山中他又接待了许多名士显宦,纵论古今,可以说王冕是欲“隐”弥彰。

  确实,王冕在北上途中,曾有“赤心思报国,白首愿封侯”的诗句,而回乡之后的《村居四首》之一也不消极:英雄在何处,气慨属山家。蚁布出入阵,蜂排早晚衙。野花团部伍,溪树拥旗牙。抱膝长吟罢,天边日又斜。

  这和他另一首诗中写的“平生伊吕志,耕钓岂无为”是一致的。

·他给后世留下很多迷局

  元至正十九年(1359),王冕的生命走向史载的尾声,但仍留下诸多迷局。

  这一年春,朱元璋命胡大海从金华率部攻占诸暨,再向东进攻绍兴。胡大海攻绍兴府城时,屯兵于两地之间九里山麓。

  张辰为王冕所作的传记,也有记载,大意是,明军队(注:那时老朱貌似还是吴王吧……《明朝那些事儿》好久没看了,都有点忘
了╮(╯▽╰)╭)夜里捉了王冕。王冕大呼:“我王元章也。”王元章这个名字在时人耳中,是如雷贯耳的,就这样,王冕被带到了胡大海的驻扎处,未料,第二天病重,不久便去世了。

  这一年,朱元璋32岁。如果王冕的出生日期是南宋祥兴元年或元至元十五年(1278),他已81岁——虽然关于他的出生时间,史界仍有不同的看法,但无论如何,他是个老人了。

  据魏骥《书竹斋先生诗后》记载:

        “太祖高皇帝召见(王冕)于金华,与语颇合。晌午,具饭一孟,蔬一盘,先生且谈且食, 尽饱乃已。上喜曰:‘先生能甘粗橱如是,可与共大事。’即授以谘议参军……”

  这样的记载,也出现在其他古籍当中,但是,不同的研究者,对于二人的见与未见,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在连冕写于2007年的《王冕新证:一段不曾深入揭示的个人史》中,则提到了这样的说法:王冕在见胡大海之后,再次隐居了。

  无论如何,一首诗,给我们一个重新去认识一个人,一个时代的机会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 附1:第三篇文的参考资料——
  鲜述文 《试论王冕》
  葛焕标、陈侃章 《王冕隐居地九里山之所见》
  寿洪《论王冕的书学思想及其渊源》
  连冕《王冕新证:一段不曾深入揭示的个人史》
  宋濂《王冕传》
 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
附2:图片说明
P1:王冕《元五家合绘卷·墨梅图》 故宫博物院藏
P2:王冕《元五家合绘卷·墨梅图》 题画诗&乾隆题跋(我很不喜欢,不过幸好这次没乱写)
P3:《墨梅图》 上海博物馆藏(不要问我为什么王冕有这么多《墨梅图》……-_-||,原文有解释啊:
        你一定发现了,其中有五件都叫“墨梅图”,这是因为中国绘画普遍基于题材而命名,但这的确是五件不同的作品。)
P4:《墨梅图》 上海博物馆
P5:《元画全集》中,《墨梅图》逼近原作的局部细节
P6:王冕
(?—1359)←注:我觉得好奇怪,文中不是说王冕1278年出生吗?╮(╯▽╰)╭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浙江诸暨人 ,字元章 、元肃,号煮石山农、会稽山农、会稽外史、方外司马、九里先生、梅花屋主、饭牛翁等。
P7:明嘉靖刻本《山阴县志》
嗯我还是要打陛下的tag~

评论
热度(27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 永宁长歌(泠天寒羽) | Powered by LOFTER